《Capital》選擇建材 實現綠色未來
選擇建材 實現綠色未來
Full article on: 選擇建材 實現綠色未來
近幾年來,我都一直密切關注ESG(環境、社會及企業管治)的發展動向。香港交易所於2023年4月推出了一份諮詢文件,提出了一些針對氣候信息披露的建議,原計劃在2024年1月1日實施。後來港交所將建議修訂後,把生效日期押後至2025年1月1日,給發行人更多時間熟悉並準備應對新的要求。
對於我們企業而言,這不單止是應對合規性的一步,更多的是一場關於未來方向的大考驗。當中有較大挑戰性的披露,包括範圍1、範圍2及範圍3的溫室氣體排放、定量分析有關氣候的財務影響,以及設定氣候目標。然而,市場上對這3個範圍,特別是範圍3的認識仍未足夠。
簡單來說,範圍1指的是企業本身直接燃料使用的碳排放,例如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。範圍2是企業使用外來能源所產生的間接排放,例如辦公室的電力消耗。
而範圍3的範圍可謂最大,涵蓋了整個價值鏈,包括:生產用的原材料、原材料供應商、原材料的配送、營運產生的廢棄物、員工出差出勤、商務物業租用、銷售相關運輸配送,甚至連企業的投資所產生的碳排放等都計算在內。這意味着上市企業在實踐ESG時,不但需要自我檢視,同時要力求上下游供應鏈的各個持份者都符合各項ESG的規格,共同實現減碳目標。
在我看來,範圍3披露要求既是挑戰,也是機遇。自疫情前,我的團隊已經開始積極為客戶尋找符合ESG規格的建材與裝飾物料。例如,我們引入了一款由比利時生產的高科技編織地材,其產品除了符合環保及安全的要求外,在整個生產鏈上亦有多個符合ESG的措施:
- 這款地材的生產線完全垂直整合在一處,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運輸碳排放。
- 使用了太陽能板(Photovoltaic Panels)和巨型電池儲能的供電系統(BESS),為生產提供綠色能源支持。
- 配備了廢熱能回收系統和封閉式水冷卻系統,重複使用能源和水。
- 部分系列採用了生物基材料作為頂層物料,而吸音背襯物料則由70% 回收PET組成。
- 部分系列可100%回收再生成為新地材,實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循環。
- 生產廢料能通過內部回收廠轉化為新的原材料,生產磁磚。
這款編織地材另一亮點是其靈活性,毋須整幅棄置更換,只需局部更換即可完成維修,既省工時又減少了建材廢料。因施工時間短,還能減少施工噪音對周邊環境的影響,這也是ESG中「社會」層面的最佳實踐。
其實,只要在建材選擇上作出明智的決策,就能在遵循ESG規範和滿足披露新要求方面發揮很大作用。這不單止是為了應對規定,更是為了實現更可持續的未來。每個小小的選擇,都可以是邁向更大改變的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