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HKET經濟日報》AI防浸決策平台 分析數據即時應對 新物料防汛板 暴雨下保障大眾安全
AI防浸決策平台 分析數據即時應對|新物料防汛板 暴雨下保障大眾安全
踏入夏天,又迎來颱風季節。去年香港經歷多場極端暴雨,各區都出現水浸,有商場甚至整個地庫層都被浸水。隨着極端天氣愈來愈頻繁出現,防水浸措施方案就變得更有實用價值,以助商場及物管公司全方位防水,保障港人生命財產安全。
有防水浸方案商引入AI人工智能,協助物管公司即時分析並掌握水浸風險,亦有方案商引入由防災大國日本研發、採用新式物料的防汛板,能在極短時間內配置,阻擋突如而來的大水引發水浸。
資料顯示,去年9月的世紀暴雨令全港多區出現水浸,其中以黃大仙區尤為嚴重,不僅有大量泥水湧入港鐵黃大仙站,旁邊的領展商場黃大仙北館也出現水浸,地庫一層幾乎沒頂。保監局後來公布,9月兩場極端天氣颱風「蘇拉」和黑雨的索償總額達19億元,而暴雨帶來的損失甚至遠高於颱風。
物管掌握風險 應變壓力大減
去年11月,中大建築學團隊聯同港大、科大團隊,利用本港20多年的氣候數據,推算在全球暖化下,本港降雨量、酷熱天氣等極端天氣變化。研究估計,2040至2049年香港最高1小時降雨量有可能達230毫米,較去年9月特大暴雨錄得的158毫米更多。隨極端天氣愈見頻繁,防水浸措施方案就變得更重要。
今年暫時雖未見極端大雨引發嚴重水浸,但不穩天氣對市民生活亦有帶來影響。有受訪市民指出,所住大廈試過在大雨時差點水浸,保安員只是使用木板來阻擋,有點危險。
思路富邦集團創辦人陳智銓表示,極端天氣往往突如其來,商場及物管公司面對颱風及極端天氣的暴雨威脅,就必須隨時做好快速應變的準備,壓力很大。該公司開發的AI生成決策平台LIFE(Live Intelligent Futuristic Enterprise),能預防極端氣候突然帶來的雨災,系統實時融滙結合人工智能、物流網、定位授時(PNT)及大數據的系統,能快速分析數據並向用家提供即時的對應方案。
系統可利用大數據,按不同氣候情況,如水的流向、風力、水位升高的速度等,預演天氣狀況及帶來的影響。利用不同感應器及物聯網,當探測到水位、濕度等產生變化時,系統能即時通知有關人員作出應變。還能按實時情況作出分析及預測,如預計明天有暴雨的話,對現時地區可能造成的影響,並可自動生成分析圖表,供用戶參考,以應對極端氣候而造成的災害。這樣物管人員就能提前掌握風險以安排人手應變,大大減低應變壓力。
陳智銓指出,他們的潛在客戶是本港的公私營機構,特別是涉及多部門、多數據的機構,更需要LIFE作出智能分析,提升應對極端天氣能力。但除了用於預防水災之外,該AI模組可配合不同的系統及訓練,也可應用在不同範疇,應用於企業機構的日常營運,如庫存管理、財務報表、客戶服務等。「現時已有商場、公營機構及政府項目,與我們洽談人工智能模組的應用,正式落實後將會公布。」
防汛板輕便易裝 護重點區域
但就算預測得到,也要有實際方案阻擋洪水。集寶建業(Jibpool)創辦人黃志明表示,他們引入日本研發、採用新式物料的防汛板,能在極短時間內配置,協助前綫人員應付突如而來的洪水,以免水浸。「在雨災水浸風險增加下,防汛板需求及查詢均有所增加,收到的查詢較去年增加了20%。」
他補充,日本Takiron防汛板由輕量聚碳酸酯加上鋁外框組成,輕便、易裝拆,符合職安健安全指引,並已通過日本品質性能測試。「只需5秒即可完成裝拆全過程,可以在突發水災時迅速安裝,及時阻擋雨水和保護建築物的重點區域,如升降機槽、電掣房、停車場出入口等各大高危出入口。」其防汛板已獲公立及私家醫院、商業大廈、商場、會展等採用。
作者:李智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