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

Home / Articles  / 【材 • 智論@iM網欄】我看垃圾徵費爭議

【材 • 智論@iM網欄】我看垃圾徵費爭議

我看垃圾徵費爭議

Full article on:【材 • 智論@iM網欄】我看垃圾徵費爭議

香港特區政府今年落實推行垃圾徵費政策,卻在近日引起了公眾的廣泛爭議。不少市民認為政策混亂,有網民更擔心,為了避免垃圾收費,人們可能會將垃圾隨意棄置於街道垃圾桶,甚至可能將垃圾帶到偏遠地區丟棄。也有市民可能會將垃圾囤積在家中,或者使用一些「奇招」如將垃圾沖入馬桶等,以逃避政府的徵費。

除此之外,有本地飲食專業學會指出,旗下50多間食肆的所在地點,有接近4成商場仍未設置相關回收配套,部份食肆亦難以為垃圾分類箱提供足夠的空間。再者,廚餘分類亦屬厭惡性工作,難以招聘人手。相關政策的推行,效果可能未必如政府所願,更可能是「雙輸局面」。

筆者認為公眾對垃圾徵費的爭議,部份源自於對廢物分類、廢物回收及減廢的設備及工作未盡完善,在此情況下開始垃圾徵費,可謂事倍功半,成效強差人意。

筆者近年來積極推動ESG(環境、社會和企業管治)的概念,並將其引入物業管理行業,於是特別注重公司旗下產品的ESG元素。最近在歐洲的一次採購中,筆者見識了各國的環保回收政策,讓廠商得以將回收的材料進行循環再造。例如,一款由比利時生產的編織地材,其降噪材料就是使用了70%的再生PET製成。而部份材料更添加了45%可再生生物基去代替原化石材料,做到設計之初設想如何完全循環回製造端。

作為一般市民,我們應該考慮改變過去的購買模式。現在,購買模式不應只是關注價格,還應從產品的耐用性和原材料的可循環再造性作出選擇。選擇一件稍貴但能夠使用更久的產品,亦是保護地球的行動之一。這種轉變不但有助於減少垃圾,還有助於源頭建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,推動社會朝着更環保的方向發展。

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

Join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.